陕西古代农田水利科学技术初探
作者: 樊志民    日期:2016-12-05 来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夏禹 关中地区 水利科学技术 灌溉工程 水利措施 叔均 诗·小雅 沣水 水利史 小型工程 
描述: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
作者: 王军强  日期:2001-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评价 陕北黄土高原 效益 小流域治理 
描述: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进行了调查,根据项目要求共选择了十一条典型小流域(试区),并按试区治理的特点划分为五种治理模式,系统总结了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治理模式和各条小流域进行了效益评价,并用分层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从而为今后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基础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得到了十一个试区的综合治理资料。这些资料有小流域的基础资料,也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方面的资料,还有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采用半结构式的调查方法,通过与农户座谈,进行开放式提问,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总结了各地近年来出现的水土保持新方法,主要有大垄沟种植法、地膜覆盖、混农林业(椒粮间作、地埂花椒、果粮农间作、粮桐间作等模式)、苹果开发、舍饲养羊、移民搬迁等方法。 结合实际情况和参考资料,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小流域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打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说明该方法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五种治理模式和十一个试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和林草模式生态效益都比较好,传统农业模式生态效益最差;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次之,林草模式较差,传统农业模式最差,混农林业模式社会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次之,生态农业模式中除了纸坊沟试区社会效益较好之外,泉家沟和韩家沟试区社会效益最差,林草模式社会效益一般,传统农业模式较差,混农林业模式综合效益最好,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林草模式次之,传统农业模式综合效益最差。 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十一个试区进行分层聚类,在0.5水平之上可划分为三类:泥河沟试区、纸坊沟试区和沆水试区为一类,柳花峪试区单独为一类,其余七个试区为一类。这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泥河沟试区、纸坊沟试区和沆水试区为治理效益较好的试区,柳花峪试区为治理效益较差的试区,其余七个试区治理效益一般。 建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因地制宜采用混农林业模式、经济林(作物)模式、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治理,从而加快治理速度,减少治理投资,提高治理水平和效益。
陇中旱区温室棚面集水和节水灌溉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汤瑛芳  张绪成  杨封科  张朝巍    日期:2016-12-05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黄土高原 节水灌溉 水分利用效率 日光温室 集水体系 
描述:
试论我国古代农业进步与农田水利发展的关系
作者: 汪家伦    日期:2016-12-05 来源 :农业考古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高产作物 水利事业 古代农业 农作制 农业生产 稻麦两熟 人稀地广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农业环境 
描述:
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及其匹配特征研究
作者: 耿庆玲  日期:2014-05-01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西北旱区 干湿气候 分区指标 农业水土资源 匹配 
描述: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战略资源,其态势关系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近年来,我国由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土资源需求与其本身的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使得水土资源管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对象和焦点问题,尤其对于水土资源利用问题较为严重的干旱地区更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光热土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后备基地。但该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沙漠、丘陵、平原、山地等多种类型并存,区域间自然地理分异明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认识西北旱区的自然地理分异特征及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现状,成为实现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于制定合理的水土资源管理措施和规划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技术为支撑条件,通过结合地理学、气候学、农学、生态学和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及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分析西北旱区的干湿气候特征及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在进行西北旱区地理范围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对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区,识别不同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特征、方向,确立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分区方案;同时,建立能够反映区域农业水土资源丰缺程度和匹配特征的计算评价方法,分析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状况,探讨实现不同分区农业水土资源有效匹配的途径和措施,从而为农业水土资源管理方案和高效利用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对西北旱区的地理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 基于以往西北旱区地理范围研究中的缺陷问题,以近30年(1981-2010)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选取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降水变率等多个变量在内的干湿气候区划因子,运用因子聚类法从统计学角度对西北干湿气候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对旱区概念及其基本类型的认识,对西北旱区地理范围进行了界定,同时将其与传统分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及其原因所在。结果显示:主要的地形地貌成为不同干湿气候类型区间的重要分界标志;因子聚类法能较好反映区域的干湿气候特征,有效识别地形地貌等在区域干湿气候区划中的作用。研究认为旱区是指以气候干旱为基本特征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包括了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三种干湿气候类型。西北旱区的范围包括了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四省的全部,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以西地区,总面积为3.69106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8.4%。 (2)建立了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的指标框架结构。 以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的基本理论内涵为基础,考虑农业水土资源供、用、耗、需等特点,将供需理论与DPSIR(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以供给能力、需求水平、开发利用条件、利用现状和限制因子五种要素特征为基本层次的指标框架结构,并以内蒙古巴彦淖尔为例对该指标框架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受黄河引水、取水条件和阴山山脉的影响,巴彦淖尔市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方式、方向的差异与水资源的供给条件有密切联系。通过调查和分析,结合巴彦淖尔市的实际情况,表明所建立的分区指标体系是合理的,该指标框架能够指导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分区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区特征的识别。 (3)识别了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分区特征。 基于所建立的分区指标框架,考虑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以市级(区)为基本单元,确定各分区指标的数值。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分区方案,结合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对分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各分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特征及规律性。 结果显示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分区特征:以农为主的灌溉农业区、农牧结合的旱作农业区、不具备农业发展优势的工矿区以及以林牧业为主农、林、牧兼营的高山、丘陵沟壑区。各分区指标与综合分区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灌溉率和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两个影响因子在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在水资源供给条件相对优越的情况下,区域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向灌溉农业和林果业方向发展;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则形成了旱作农业的耕作方式,以及以工矿业代替农业主要地位的区域生产发展类型。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在55kg/亩时,农业水土资源的综合产出水平最高。综合结果表明水肥管理是提高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综合产出水平的关键和重要途径。 分区结果也显示,灌溉农业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供给充足且土地肥沃的盆地、平原地区,而对于高山、丘陵、沟壑峡谷等地形导致的耕地资源匮乏区,则形成了以林果业为特色的农业生产类型;水资源缺乏情况下,宜农的地区形成了旱作生产的耕作方式,而土地贫瘠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比较优势影响下,则形成了以工矿业为主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表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类型、方向与土地资源的肥沃程度关系密切。表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自然地域的分异在农业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着水土资源向不同的方向发展。 (4)建立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和资源短缺评价的方法,分析了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的特征,探讨了实现不同分区农业水土资源有效匹配的措施和途径。 从广义农业水资源角度出发,对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空间匹配特征以及蓝、绿水资源与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资源当量系数,建立了衡量农业水土资源丰缺程度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极为干旱的灌溉农业区,而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以雨养农业或牧草业为主的旱作区,且蓝、绿水之间比例越大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越高。其中蓝水资源量与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绿水资源在350mm左右时,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低。 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半干旱气候区,以及降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半湿润易旱区或高山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均表现为耕地资源的严重短缺状态;而以极干旱和干旱气候类型为主的地区,不仅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较高,农业水土资源当量系数也基本在1.5以上,形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区。结果表明了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水资源的形成区与消耗区在空间上存在严重的分离现象。以此为基础,结合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分区特征,探讨了实现不同类型区农业水土资源有效匹配的途径和措施。
第二节 农田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03-13 文献类型 :地方志
描述:
第一节 农业
作者: 暂无 日期:2017-03-13 文献类型 :地方志
描述:
石羊河流域农田土壤水分有效性评价及动态模拟
作者: 王磊  日期:2014-05-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土壤水分 作物蒸发蒸腾量 水分运动模拟 有效性 
描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有效性评价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模拟长久以来一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热点问题,是灌溉预报和节水灌溉科学管理的理论依据。本论文对甘肃武威石羊河流域的春小麦、春玉米和裸地等不同作物类型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评价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田分层土壤水分运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石羊河流域裸地、春小麦地和春玉米地土壤水分受降水(灌溉)、蒸发蒸腾和土壤水分运移等影响变化幅度均较大,裸地和春小麦、春玉米两种作物类型的农田相比,其土壤水分变化的剧烈程度较小,深层(80-100cm)土壤水分基本保持稳定,而作物覆盖的农田深层(80-100cm)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受到作物根系吸水的影响;农田蒸发蒸腾量受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土壤水分含量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会导致农田蒸发蒸腾量大幅度减少。 (2)在当地灌溉制度条件下,春小麦作物根系层水分整个生育期内基本为“中等有效”,对春小麦生长有利;春玉米作物根系层内的水分在生育期内则由“易效”转为“难效”,而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水有效性由“易效”转为“难效”的时间依次推后,即在春玉米生长期内,即在春玉米生长期内,随着作物根系的生长,深层土壤中储存的有效水量将逐渐被春玉米吸收利用。 (3)提出了分层土壤含水率对作物蒸发蒸腾量影响的评估模型,对春小麦和春玉米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对作物蒸发蒸腾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春小麦表层和浅层土壤(0-30cm)的水分状况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春玉米浅层和中层土壤(10cm-80cm)水分状况对其生长影响程度最大。 (4)构建了春小麦抽穗-成熟期农田土壤水分分层运动模型,经验证,30-80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精度较高,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精度较差。
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的初步研究
作者: 李霆  日期:2005-06-01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动态规划模型 水分生产函数 非线性规划  灌溉制度优化 缺水敏感指数 
描述:当前,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灌溉用水不能增加,而粮食需增收的背景下,如何将有限的灌溉用水在作物不同生育期优化配置,以及对作物进行精量灌溉控制,使灌溉效益最高,越来越成为农田灌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对其主要农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及灌溉制度优化模型作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根据收集的有关试验资料,绘制了春小麦、春小麦-玉米带田、籽瓜、白兰瓜、棉花和亚麻等几种主要农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产量与耗水量之间一般存在着线性与非线性的关系。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达到一定数值将不再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2) 依据石羊河流域凉州和古浪春小麦和亚麻非充分灌溉试验资料,利用现有的Jensen 、Blank、Stewart 和Minhas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求解作物的缺水敏感指数。结果表明:1985-1986 年凉州春小麦Jensen 模型、Blank 模型和Stewart 模型的敏感指数变化规律接近一致,在前期较小,中期增大,最后再减小。1987-1989 年古浪春小麦水分生产函数以Jensen 模型和Stewart 模型拟合较好,其敏感指数变化规律比较一致,敏感指标值前期较小,中期增大,后期又减小。1983-1985 年凉州亚麻水分生产函数以Jensen 模型、Blank 模型和Minhas 模型敏感指标值变化规律比较一致: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1987-1989 古浪亚麻敏感指数出现负值较多,模型拟合较差。 3) 建立单作物种植条件下灌溉定额与灌溉面积的确定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将有限的水量按照充分供水,95%、75%和50%供水来分配水资源,以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出三组灌区灌溉面积和效益结果,其中以效益最大为最优解。从计算出的三种相应的灌溉面积和灌溉定额来看,春小麦和棉花三种频率下都是以第一种计算结果为最优,其次是第三种,第二种。古浪三种频率下以第一种计算结果为最优,其次是第二种,第三种。相同供水条件下三个频率的灌溉定额相差不大,灌溉面积按50%、75%和95%降雨频率逐渐减少,在四种供水条件下,同一个降雨频率下灌溉定额不变,灌溉面积按100%、95%、75%和50%供水条件逐渐降低。  4) 建立石羊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生育期有限灌溉水量优化分配模型,即动态规划模型,将有限的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分配,以达到最优的产量,并绘制作物可
石羊河下游湖区苦咸水灌溉对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研究
作者: 姚志春  赵元忠    日期:2016-12-05 来源 :资源开发与市场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试验 土壤盐分 苦水灌溉 
描述:
< 1 2 3 4 ... 8 9 10
Rss订阅